全部

北大教授耄耋之年谈师德:身教远胜于言教

来源:人民网

作者:

2021-05-21 09:24:05

“德不是用话说出来的,而是用行为表达出来的”“务求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楷模也,所以师的身教远胜于言教”,已经87岁的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老先生日前在敬德书院春季论坛上谈到传统文化与师德修养师风建设时这样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身教远胜于言教

楼宇烈认为“传统文化与师德修养”是常学常新,永远都值得讨论的。所有关于“德”的问题指的就是做人最基本的品德问题。务求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楷模也,作为一个榜样,所以师的身教远胜于言教。德不是用话说出来的,而是用行为表达出来的。

“老师怎么做学生就怎么跟着学,这就是无声无息的身教。”楼宇烈特别提到,父母在家里是师,也是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一举一动都深刻地影响到孩子。社会上的公众人物也是师,一举一动影响着全体社会人。再广泛地讲,可以说人人都是师,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尊敬的地方。

师者的标准要既体现老师的品德,又能广泛涵盖做人的德性,这就是最根本、最基础的人类文明的体现。一个文明的社会就是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守本分,按照自己的身份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所以中华传统文化讲教化,就是让大家都懂得做人的道理。楼宇烈这样诠释他对师者的理解。

师者传为人之道,授为学之方,解偏蔽之惑

楼宇烈表示,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其中最基本的工作就是传授学生为人之道,核心是一个“诚”字。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说的就是做人要诚实、待人要诚信,要对先贤、祖先和师长有敬畏之心,没有敬畏心做人就没有底线了。这也是“为人师”的核心,老师应该用诚、敬二字教育学生。

授业包括什么?楼宇烈认为,不光是讲知识,还要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进而去运用知识。知识是固定的,智慧却是变动的,通过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才能让一个人具有智慧,这也是为学之方。通过具体知识的传授,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方法。

“解什么惑?偏蔽之惑。”楼宇烈指出,人的认知都会有片面性,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作用,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确理想和现实的区别。

“为人师者,应该传为人之道,授为学之方,解偏蔽之惑。”楼宇烈这样总结,只有把做人最基本的德行做好了,师者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德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要从传统文化汲取养料,结合具体工作实际,把师风、师德建设得更好,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习俗,要让人人懂得做人的道理。让整个社会和谐地向前发展。

[责任编辑:杨凡、葛一凡]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