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不得用考试选拔学生 义务教育拒绝“挑三拣四”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2023-05-26 09:28:05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调各地要巩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成果,科学合理划定学校招生片区,规范报名信息采集,健全有序录取机制;不得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选拔学生,不得以各类竞赛、考试证书、荣誉证书、培训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或参考。

家长想把孩子送到教育质量高的学校,学校想招收优质生源,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缺乏基本的规范引导,一旦招生工作的导向出现偏差,就会违背教育的价值理念,引发种种乱象。

义务教育阶段,不仅一个都不能少,更要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校际的教育质量客观上存在一定差异,倘若不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留下某些“操作”的空间,那就会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如此一来,“名校”和“牛娃”或许是受益者,但对其他学校和孩子而言却是一种巨大的不公平,同时还会严重加剧教育内卷乃至破坏整个教育生态。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规定不可谓不清晰,但落实过程中依然不能掉以轻心。根据以往经验,总会有人千方百计地试图钻空子。比如,要求不能考学生,有的学校就灵机一动,想到“考家长”。比如,有的小学在与家长面谈过程中,用类似公务员考试的行测题测试家长;有的学校甚至要求登记祖父母的职务、学历等信息,从“拼爹”“拼妈”升级为“拼家族”。

此外,一些别有用心者还瞅准家长的教育焦虑,煽风点火、借机牟利。竞赛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之间虽然不再直接挂钩,但基于“抢跑”可能会带来的收益,部分家长还是会看重竞赛的价值。一些机构直击家长的“鸡娃”心理,搞出一些山寨竞赛大肆敛财,加重了学生负担,严重扰乱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最近,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中小学招生季临近,一些个人和商家通过煽动焦虑情绪、虚构身份、捏造事实等方式误导、欺骗家长和学生,牟取不法利益。更有甚者,将“教育焦虑”作为有力的带货工具。一些所谓的“牛娃”家长纷纷运营起自媒体账号,现身说法,鼓吹教育成功学。还有不少自称“高考状元”“985名校”毕业的家长,看似分享升学政策、教育理念,实则是为了“带货”绘本、玩具等。

义务教育阶段要做好教育公平这篇大文章,必须抓住招生这个关键环节,严格落实中小学招生入学“十项严禁”规定,畅通举报申诉受理机制,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招生行为。尤其是对那些为了牟利不惜以虚假信息煽动放大“教育焦虑”的行径,更应该严惩不贷。

从长远看,还要抓住考核评价的“牛鼻子”,树立科学的质量评价观与人才观,改变以升学率为考核评价学校主要指标的评价方式。唯其如此,办学者才能静下心来,探索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而不是一味想着“掐尖”。如果学校能实现多元化办学,家长也会作出理性选择,不会逼着孩子挤“名校”。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