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9日讯 2014年,张金铃来到山东中医药大学求学,她特别选择了应用心理学专业,作为一名曾经的留守儿童,她深知农村孩子对爱和陪伴的渴望。在校期间,她组建“伙伴童行”支教队,利用所学知识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辅导。她说“当我看到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我便暗下决心,驻守乡村,做留守儿童的守护者”。
张金铃公益之路已走过十年,从曾经的留守儿童到如今的乡村留守儿童的守护者,从大学生到如今的志愿服务者,岁月流转,她改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始终如一坚持公益的心。
深耕:在黄河滩区浇灌希望之花
2018年大学毕业的张金铃毅然决然选择留在济南市长清区开启了她的全职公益路。2016年她注册成立了民非机构:长清区青益志愿服务中心,并在黄河滩区的6个村镇建立了儿童关爱中心,依托学校心理学专业优势,驻村开展留守儿童课业辅导、兴趣拓展、心理抚慰、亲情陪伴等儿童关爱服务,风雨无阻。公益行程4万余公里,服务儿童24,400人次。
驻村生活并不容易,初到之时,资金紧张,条件艰苦,场所有限,唯一的一间活动室,白日里是孩子们的教室,到了夜晚,铺上垫子便化身为我们的临时住所。面对种种困难,我们逐一克服。但最难的是群众的不信任,他们不相信会有无偿的公益服务,因此我们总被误认为是“骗子”。但我们并没有放弃,随着公益服务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孩子从中获益,我们也赢得了基层群众的支持与肯定。
淬炼:用标准体系锻造专业力量
为确保公益服务的持续性,张金铃和她的小伙伴们着手推动服务标准化建设。2018年她参与了江苏省流动儿童服务标准制定;2019年机构获批成为山东省首个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标准化试点;2022年她主讲的《农村儿童社会工作》在民政部展播;2023年,她还参与制定了济南市地方标准《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规范》,带动社会关爱服务标准化发展。去年,她主导编写了《青年社会组织服务社区青少年工作指南》,被《中国青年》杂志专题报道,在团中央项目推进会上进行了典型发言。
张金铃的服务足迹从长清黄河沿岸,逐步扩展到省内外其他地区。2018年他们作为首批公益组织来到潍坊寿光开展灾后志愿服务;2019年深入西藏墨脱、湖南湘西,开展美育进乡村“跨省帮扶行动”。疫情期间,他们为省内困境儿童、一线防疫人员发放了超过1万个中药香囊。
张金铃所负责的公益项目荣获全国志愿大赛银奖等各类奖项40余项。本人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山东省学雷锋志愿服务4个100最美志愿者、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金。2023年,张金铃当选共青团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她从黄河滩区走进了人民大会堂,她的事迹得到了人民网、中央电视台等央媒的广泛报道。
奔赴:让青春之花永绽振兴之路
2014年至今,张金铃扎根乡村基层深耕公益已经整整十个年头,经常会有人问她,为什么会选择留在农村,后悔过吗?她回答到“或许是因为与孩子们相处时,那一张张天真的笑脸;亦或许是走访入户时,那一句句殷切的嘱托。当我在关怀、帮扶这些困难群众的时候,他们也在用真情与真心,温暖了我十年的青春。”
习近平总书记给支教生回信时勉励青年人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她说自己从农村中长大,现在又回到农村中就业,很开心能成为留守儿童成长道路上的青春守护者,未来不忘初心,愿继续扎根滩区、服务基层,让青春在基层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