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大写的优秀!济南学子廖一岩夺金之路收获满满

来源:齐鲁网

作者:

2023-07-14 21:04:07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14日讯 近日,第34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IBO2023)成绩公布,经过激烈角逐,中国代表队不负众望,4人获得3金1银的好成绩。其中,济南历城二中廖一岩以第三名的成绩,获得金牌!

廖一岩,去年就已保送至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他看来,此次比赛,是一场特别的“高考”。

备考:读万卷书

“第一天考了六个半小时的实验,包括生物化学、植物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态学以及行为学等,更多地考察基本能力;后面两天考了六个小时的理论,分别是计算和选择,计算量比往年的更大,且题目之间环环相扣,这次的考试题目也是有史以来最长的,一场考试的英文字数达到一万三千多词。”说起这一次的考试内容,廖一岩侃侃而谈。

国际生物奥赛除了常规化的基础知识考察外,更看中选手的综合运用能力。为适应国际生物奥赛的“套路”,廖一岩从今年2月份起,就开始备赛,备考时间近5个月。

提及备赛过程时,廖一岩表示自己是将这次奥赛视为高考去准备的:“其实整个备考过程是一个不断自我激励、自我探索的过程。在今年2月到7月的备考时间里,我把往年的题目都做了一遍,有的甚至做了两遍,有时还会把外文题目翻译成中文进行训练,不断钻研出题思路,同时阅读并总结了二三十篇相关论文,根据国际奥赛出题的规律,把合适的论文内容编成题目,并上传到网上与大家分享;实验上更多地还是借助于培训,尤其是之前没有训练过的一些实验。”济南历城二中副校长岳善华表示,学校对学科竞赛高度重视,投入大量精力进行平台建设,耗资100多万建造生物奥赛实验室,为孩子们的实验训练保驾护航。

“坐得住”,这是班主任仇云龙对廖一岩的评价,“从高一开始,他就确定了在生物竞赛上做出自己的成绩和发展,所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他十分专注投入,经常一坐就是一上午。”

当然,自我探索的过程也是充满了困难,廖一岩也曾产生过放弃的想法。重复做题、长时间的训练与付出,但始终与预期目标有一段距离,备考过程是煎熬的。夺金路上,孤独是常态,对此,廖一岩深有感触,“刚开始生物竞赛的话,我们会有十几个人一起,再往后走人越来越少,所以就是需要学会独处,找到自己的方向、找到自己的目标。其实这个过程就贵在坚持,然后不断地朝自己想要的目标进取。”

成功从来不是轻而易举,荆棘成坦途,除了辛苦的付出,良好的心态也是制胜秘籍:“我会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找到题目,不断地了解最新前沿的东西。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调整好心态,不再特别地纠结于分数,而是注重提升自己的能力。”面对备考过程中的压力,廖一岩还会用自己热爱的说唱音乐来缓解,也会与朋友们相互交谈排解压力。

比赛:行万里路

在和廖一岩的交流过程中,他的谈吐大方、表达清晰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老师和他自己的眼中,这都是成长留下的痕迹。与“国赛”不同,这次国际生物奥赛让廖一岩得以和其他国家队员进行学习交流,拓宽了眼界和视野,是一次非常特别的体验。

“首先是全球300多名选手都对生物有着很强的热情,我们可以找到彼此的认同感;其次我感受到了全世界年轻人共同的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以及彼此之间的团结友爱;另外从考题上我也感受到了国际上培养生物学人才的方向和理念,这也是我未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对于这一次比赛,廖一岩感触颇深:“中国队在国外备受关注和欢迎,我们开幕式和闭幕式上穿了传统唐装和汉服,受到了其他国家很多称赞。”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与良师益友结伴而行,廖一岩也有很多想感谢的人:“首先是宋教练三年以来对我们的支持,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上,他都给了我们很多的指导和建议。我的父母也一直给予我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是我比赛背后最大的支持者。最后要感谢一路以来陪伴我的朋友们,历城二中的同学们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动力。在国家队和其他三名队员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们互相学习鼓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起代表国家完成了这样一份使命。”

热爱:梦想的翅膀

廖一岩高一时开始正式参加生物奥赛,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对生物产生了兴趣。随着对生物的不断认识,他深入感受到了生物的魅力,逐渐着迷,最后坚定地走在了生物奥赛的道路上。廖一岩的严谨细致也为他高中任课老师孟密密津津乐道:“我们高中生物教材和题目中的有些说法不够准确,他都能第一时间发现并提出质疑,和我讨论交流得出更准确的答案。”

对于想走奥赛这条路的学弟学妹,廖一岩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学习奥赛必须要有较大的决心,因为你需要决定走一条与常人不同的道路;其次是贵在坚持,‘放弃’是在没有得到相应结果前都会有的念头,但当你坚持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会有回报的;最后是热爱才能走远,找到自己对竞赛学科的兴趣点和兴奋点,怀着激情和热爱一直坚持下去。”

在谈到未来的规划时,廖一岩表达了对医学相关领域的浓厚兴趣,可能会在分子医学或者生物信息方向进行深入学习,也希望自己从事的科研能够转化为实际应用,为社会大众的健康和幸福添砖加瓦。

闪电新闻记者 吴丽兰 实习记者 顾希源 报道

[责任编辑:吴丽兰 刘磊娜 梁延菊]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