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山东淄博:创新技能人才培养 助力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

来源:闪电新闻

作者:刘萌

2024-03-15 11:22:03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15日讯 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拥有高素质的劳动大军、建设一支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加快培养一批掌握新技术新理念的大国工匠,淄博作为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尤其迫切。近年来,山东淄博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校城融合战略、科教赋能行动,强化政策引领和项目驱动,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无缝衔接,构建与国际一流接轨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具体做法如下:

一、突出政策引导,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

加强顶层设计。淄博结合新旧动能转换、城市品质提升和乡村振兴等重大发展战略,将产教融合赋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纳入全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教育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制定《淄博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关于推动全市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淄博市职业教育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台账》,积极打造产教融合新高地,推进产教融合与产业集聚发展、园区建设等同谋划、同推进、同落实,与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相适应,与职业院校建设布局相衔接。在省内率先实施校城融合战略,市财政每年提供专项资金6000万元,通过“共建机构”筑融合之基、“共育人才”筑产业之基、“共享成果”筑创新之基,搭建起校城精准有效对接平台,建立地方与高校人才共建共享机制,打出政策组合拳,以项目为抓手,推动驻淄高校科技、人才、学科优势与淄博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精准对接,产学研合作项目达到500多项,积极为企业提供“四技”服务,解决企业难题。依托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需求,高标准规划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园区,先后引进青岛科技大学淄博科教产融合基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淄博产教融合基地,目前已入驻淄博职业学院、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等8所高等院校和张江淄博科技产业园、新华医疗科技园等10个特色产业园区。

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紧紧围绕淄博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四强”产业和20条重点产业链对技能人才需求,加强专业设置市级统筹,制定《驻淄高校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实施方案》,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目标,大力实施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程,精准部署专业赋能行动,近3年,新增产业发展急需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氢能技术应用等51个专业,优化升级数字化染整技术、钢铁智能冶金技术等专业49个,撤并淘汰规模效益过低、不符合未来发展的专业23个,确保专业与产业升级同步协调,中高职专业与淄博市20条重点产业链适配度达60%。2023年驻淄高校毕业生留淄人数10639人,留淄率35.9%,其中山东理工大学毕业生留淄人数创2338人新高,留淄人数稳步攀升,留淄人才质量不断优化。实施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工程,全市重点打造20个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40个中职特色化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推动“校校有特色”实现高质量发展,形成我市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和办学品牌。

以平台建设促产教供需双向对接。树立平台思维,构建“大职教”发展格局,建立并完善全市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打造淄博市职业教育联盟、淄博社区教育联盟等交流平台,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各联盟成员在合作办学、教学科研、专业布局、实习实训等方面深入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走出一条政校行企协同发展的新路径。牵头成立新时代东中西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联盟,全国共有77家高职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及企业参加,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互学互鉴、互联互通的合作平台,推进东中西职业院校携手并进、共同发展。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组建9家职教集团,实现“抱团”互助发展。开发建设齐鲁产教融合服务平台,搭建起校企“键对键”网络平台,重点解决校企合作信息不对称,对接合作不顺畅,评价导向不一致等突出问题,积极促进校企各类需求精准对接。

优化产教融合政策环境。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标》,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成效作为评价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强化产教融合政策激励措施,联合市发改、市财政等多部门印发《关于转发<山东省教育厅等11部门关于印发“金融+财政+土地+信用”产教融合10条激励措施的通知>的通知》,推动产教融合激励措施有效落实。组织开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专项督导,加大重点政策落实力度,建立职教高地建设问题台账,紧盯重点区县、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不放松,实施月调度、季通报制度,强化跟进指导,强力破解政策落实障碍。

二、突出示范引领,打造产教深度融合样板

科学布局产教融合示范区。在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布局建设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示范园区,园区总投资21.1亿元,规划用地227亩,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园区实行企业化管理运营,由山东莱茵科斯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形成了集“产、学、研、教、服、用”六位一体为显著特点的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走出一条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综合体的职教园区建设新路径。目前,“产业学院+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产业园区”的产教融合运营模式,已完成在省内外北京、深圳、常州、苏州、株洲、成都、武汉等城市进行复制推广。

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服务城市转型升级。园区面向东岳集团、唐骏欧铃、鲁泰纺织等制造业企业开展职工在职培训和技能提升,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金蓝领”培训、退役军人再就业技能培训等项目均得到社会各界及参训学员的好评。开发《生产线数字化仿真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功入选教育部第四批“1+X”证书制度试点,涵盖15个职业领域,包含34项工作任务、120项职业技能要求,以数字孪生软件为载体,形成了模块化职业技能教学、考核体系。积极开展德国工商会AHK机电一体化专业、电子自动化专业、工业机械专业培训及考核,承接校企合作学生培养、师资培训达1万人次,有力推进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探索实施“学校+基地+企业”模式。成立淄博中德莱茵智能科技学校,与德国耶拿应用技术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实施3(国内中专)+1(德国大学预科)+3(德国本科)中德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开启“中国中职—德国本科”合作办学新模式。为发挥园区引领作用,用好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市政府将基地纳入市级公共实训基地,推动各职业院校、各企业入驻基地开展实习实训,提升技能水平,积极打造高素质、高技能产业人才大军。与香港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41所院校结成校企合作新伙伴,与德国海外工商会AHK、弗劳恩霍夫研究所、西门子、史太白集团、德国比勒费尔德应用科技大学、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等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探索实施产业赋能教育、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产业的全链条式融合发展新路径。

三、突出改革创新,激发各类资源要素活力

推进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制定《〈淄博市民办中等及以下学历教育学校设置标准〉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补充说明(试行)》,支持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鼓励职业院校和社会力量共同举办职业培训机构、技术服务中心和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对产教融合型企业自办、合办职业教育降低准入条件。省内率先支持社会资本举办中职教育,中德莱茵智能科技学校、淄博新景职业学校等先后招生,并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与社会价值,大力培养与产业发展相衔接、与市场需求相适配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打造让家长放心、学生满意、社会认可的“全国职业教育”典范。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全市建立56个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整合多主体创新要素和资源,服务产业升级,推动人才培养、教师发展、实习实训、产学研协同、管理体制等全要素变革,推动全市职业教育“专业跟着产业走,就业跟着项目走”,打造“互融共生、一体发展”的校企命运共同体。

深化教师、教法、教材“三教”改革。落实职业院校五项办学自主权,近两年各职院校自主招聘教师913人,招聘企业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500余人,师资队伍结构得到了优化与改善。制定《淄博市职业教育研究院产业教授选聘办法》,连续2年,聘任一汽集团首席技能大师齐嵩宇等27位能工巧匠为市级产业教授,开展“产业教授进校园”系列活动,深度参与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和实习实训指导。在4年评审一次的省级职业教学成果奖中,我市获得特等奖9项(全省60项),充分体现我市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成果。主动适应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聚焦职业标准,及时设置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专业课程,科学制定108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111门精品课程,编写31门专业课程标准和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涵盖公共基础课和重点专业课,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课程体系。

积极承接改革试点。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2家职教集团被教育部评为示范性职教集团,3家职教集团被省教育厅公布为省骨干职教集团,实现校企“抱团”发展。全市30家企业成功入选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实施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6所院校、10个专业和地方企业被列入省级校企一体化办学示范点。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组织实践教学、建设师资队伍、整合优化实训资源,学校将企业管理、企业文化融入日常教学管理,形成科学有效的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

闪电新闻记者 刘萌  报道

[责任编辑:刘萌 刘磊娜 佟国强 韩信]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