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打通高校劳动教育课“最后一公里”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2022-09-02 09:53:09

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之基础,具有综合育人价值,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一环。目前,部分高校仍存在劳动教育“是什么”认识不足,“做什么”千篇一律,“怎么做”缺乏新意的短板,出现重“德智”轻“美劳”、重理论轻实践、重劳动轻劳育、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因此,探索创新劳动育人路径,提升劳动育人水平,需要高校要在育人体系、长效机制、文化意识等方面下足功夫。

探索建立理论和实践双轨并行、纵向交互,打通劳动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探寻真理。创新高校劳动育人体系,需坚持劳动教育理论和实践并行,贯穿始终,并与人才培养、思政工作、管理服务纵横交错、深度融合。

一是将劳动教育与人才培养横向融合,推进劳动教育“三进工作”。以学生为中心,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劳动课程建设,明确劳动教育的目标和考核评价机制。打通专业教学和劳动教育之间的界限,充分调动专业课程中的劳动平台资源,充实到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加强劳动教育教材建设,形成学校统一领导、专家全面指导、师生共同参与的教材管理体系,选用、编写适合各高校特色的专门性劳动教材。推进高校劳动教育虚拟教研室的建设,编制劳动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大纲,推动区域化劳动教育的发展。创新劳动课堂教学模式,如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等,优化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体验感。

二是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横向融合,在劳动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高校劳动教育二课堂建设,完善劳动教育思政评价体系,将“二课堂成绩单”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设立劳动专项奖助学金。发挥团学工作人员、辅导员的特殊角色定位和思政教育作用,开展“宿舍文化周”“劳动技能大赛”等活动,将劳动教育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指导大学生劳动实践类社团建设,鼓励开展“辅导员指导-社团引领-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心理辅导中的“运动减压”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大学生通过劳动“走出去、动起来、笑开怀”。

三是劳动教育与管理服务横向融合,开创师生共同参与的管理服务劳动育人新格局。探索建立高校勤工助学大数据体系,通过搭建网络平台,确保高校“三助一辅”岗位需求与大学生专业背景、课余时间、家庭状况、工作意愿、专业技能等信息双向匹配,创新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管理服务工作模式,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劳动教育“获得感”。

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劳动育人模式,形成“深层次、全周期、多维度”的劳动育人长效机制

一是坚持全员劳动育人,充分发挥高校教学及教辅人员、思政工作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的主体作用,并在组织协调、教育教学、考核评价等层面,为高校劳动教育主体提供激励保障。加强组织保障,统筹劳动育人资源,构建由党委统一领导,教学人员为主、家庭人员为辅、思政人员引领、行政人员保障、社会企业支持的“五位一体”多主体参与的劳动育人保障机制。

二是坚持全过程劳动育人,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高等教育“招生-培养-就业”各阶段,实现劳动教育的全周期管理。深化劳动育人,是一项久久为功、驰而不息的工程,需要科学有效的顶层设计予以保障。各高校要从大学生参加劳动教育的需求着手,分阶段规划好劳动教育的整体安排,实现劳动教育的精细化、过程化管理。各高校在劳动教育实践中,可根据大学不同阶段的培养需求,探索建立全过程的劳动育人保障机制:大一学年开展集体劳动实践,将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或社会实践相结合;大二学年开展个人服务性劳动实践,包括假期返乡参与农活、工活、家务活等各类劳动实践;大三学年开展专业生产劳动实践,包括学生根据专业特色进行课程实习、创新创业、科研创新等等;大四学年开展实习就业劳动实践,引导大学生在职业环境下积累工作经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三是坚持全方位劳动育人,聚焦校内、校外各种不同类型的劳动资源,形成集创新创业、实习实践、志愿服务、手工劳作、科研创新为一体的全方位劳动实践育人体系,为高校劳动教育提供多维度的平台保障。依托高校“双创”平台,以项目建设、技能竞赛、企业孵化等为抓手,在创新创业中推动劳动育人。以冬奥会志愿服务为契机,完善高校志愿服务奖励嘉许制度,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度。针对学术创新能力突出的大学生,侧重于开展科研创新的劳动实践教育,鼓励学生提前“进科研、进项目、进团队”,保障科研创新平台的育人效果。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立“求职班”“技能班”等实践平台,推动“产学研”合作在劳动育人方面的创新。

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推动劳动教育从“量”到“质”的转变

一是弘扬青春“工匠精神”,传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延绵至今的劳动文化传统,深化大学生关于劳动价值的思想认识。所谓“工匠精神”,是爱国精神、时代精神、劳动精神、求实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在劳动实践中的体现,具有“知行合一”“天道酬勤”等哲学思想内涵。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刮起“工匠精神”青春风暴的青年主力军,高校应承担起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的时代责任,引导新时代大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劳动的目的和价值,培养“工匠精神”。

二是弘扬青春“劳动精神”,加深新时代大学生对劳动价值的理解。加强劳动教育,首先需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精神,打造高校特色的劳动育人模式。其次,通过劳动教育,培育高校大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新时代劳动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升劳动素养和技能。

三是弘扬青春“劳模精神”,强化高校劳动文化氛围,推动劳动教育从量变到质变。高校通过创新开展“劳动实践月”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宣传展”等文化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校园劳动文化氛围,有利于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推进劳动育人与文化育人同向融合。劳动育人的核心在于“育”,高校要在解决劳动教育“从无到有”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强信念、抓精髓、保目标,坚持文化引领,推进劳动教育“从有到精、从量到质”的转变。

(作者:刀慧娟 谭文斌,分别系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师、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教师)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三部门发文:培养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日前发布《关于实施储能技术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的通知》...[详细]
新华网 2022-09-02
延迟返校!山东三所高校推迟新生报到时间

延迟返校!山东三所高校推迟新生报到时间

8月30日,山东三所高校发布通知,推迟2022级新生报到时间。[详细]
齐鲁网 2022-08-30

迎接大学新生活 以下心理准备要做好

随着开学季的到来,很多大学新生已迈入或即将迈入梦寐已久的大学校园。[详细]
中国青年报 2022-08-30

拒绝“学习困难”焦虑 家长能做些什么?

最近,多家医院开设的学习困难门诊备受大众关注,甚至频上热搜。“学习困难”到底是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呢?[详细]
中国青年报 2022-08-30

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 教育部明确9项重点举措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 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详细]
人民网 2022-08-30

院士专家热议:如何写好职教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以一部手机为例,内部配置的锂电池为移动终端提供了充足的电源;以一辆电动汽车为例,储能电池为汽车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详细]
中国青年报 2022-08-30

求职、实习都能内推?小心“馅饼”变陷阱

“金九银十”求职季即将到来,一些中介机构推出的内推服务让不少求职者“心动”。[详细]
工人日报 2022-08-30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荣获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电子产品芯片级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赛项一等奖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荣获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电子产品芯片级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赛项一等奖

8月25日下午,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电子产品芯片级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比赛在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圆满收官。[详细]
齐鲁网 2022-08-30
山东建筑大学:厚植廉洁文化 促进高质量发展

山东建筑大学:厚植廉洁文化 促进高质量发展

廉洁文化建设是高校党建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保障。[详细]
齐鲁网 2022-08-26

@本专科生和研究生,一图带你了解高校学生资助政策

在本专科生和研究生教育阶段有哪些资助政策?具体内容是什么?[详细]
微言教育 2022-08-26

十年来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水平保持稳定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十年来,8000多万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水平保持稳定。[详细]
中国教育报 2022-08-26

五大关键词支持托育服务发展 小托育纳入大规划

日前,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等17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详细]
人民日报 2022-08-26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