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开校门 出国门 海外“班·墨学院”建设模式创新实践

来源: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作者:刘萌

2024-03-15 11:28:03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15日讯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秉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特色办学、职教报国”的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政策,主动适应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要求,积极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围绕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目标,开校门、出国门,与127家国内外校政行企单位合作,积极探索国际化办学“引进来”“走出去”。通过引进境外资源、开展境外办学、推动成果互认,形成“平台赋能 项目驱动 双向交流”国际合作教育模式,进而推动专业革新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为职业院校国际化办学提供了范式。

平台赋能,打造国际校企命运共同体

为更好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在教育部、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山东省教育厅支持指导下,学校联合40余所职业院校以及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北方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10余家中央企业、地方大型企业在蒙古国、缅甸联邦共和国、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金)、刚果共和国(刚果布)、几内亚共和国、多米尼加共和国、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老挝等国家建立15个海外“班·墨学院”校区。通过“政府统筹、行业牵线、校企携手”,成立海外“班·墨学院”建设工作委员会,以“企业建、院校办”模式建设海外“班·墨学院”,集政行校企优势力量“组团出海”,合作开发课程资源、搭建国际在线教育云平台、共建海外“厂中校”,打造国际校企命运共同体。

学校与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新华网合作开发“国际在线教育云平台”“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云平台”等5个国际教育教学平台。整合各方优质资源,构建国际职教资源平台,实现师资队伍、实训条件、技术研发等方面共享、共通、共融,为走出去企业培训员工3万余人次,覆盖当地80余万厂矿社区居民,实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资源在国内国际、校企之间“双循环”。先后组织9名教师赴海外校区任教、到海外企业挂职、服务走出去企业开展培训,实现师资队伍在国内国际、校企之间“双循环”。培养输送263名学生赴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留学深造,98人获取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实习资格。与中国晶科集团、中远海运集团等走出去企业合作,共建海外人才培养基地,输送学生赴海外实习、就业1200余人次,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国内国际、校企之间“双循环”。通过建设德国和澳大利亚师资培训基地、组织教师到海外企业挂职、引进央企工程师为专业导师等方式,促进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在海内外、校企间充分流动。

项目驱动,加快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走出去

按照“引进—重构—推广”的路径,依托中外校校合作、校企合作项目,引进全球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将专业教学内容解析为若干学习领域、教学情境和工作任务,整合、重构、序化,开发一批国外教育主管部门认证、合作院校使用、走出去企业认可的国际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通过“国际在线教育云平台”在海外推广应用,实现具有中国特色国际标准的职业教育走出去。

一是推动职业教育标准走出去。依托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以及山东省首批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梅泽堡应用技术大学联合学院,持续引进国际优质职教资源和国际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在此基础上,重构、开发“飞机机电设备维修”“宝玉石鉴定与加工”等4个专业教学标准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宝石改善与人工合成》等19门课程标准,被泰国、缅甸等教育主管部门、院校和企业认证采用。开发坦桑尼亚新能源汽车技术员NTA5(5级)、埃塞俄比亚车辆性能检验技术员/工程师Ⅱ级、飞机发动机维护技术员/工程师Ⅳ级职业标准,纳入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国家职业教育体系。对标产业发展前沿,通过“产学研合作平台”与业内领先企业合作研发应急救援消防无人机教学装备、汽车交互式教学一体化教学装备、光伏电站设计与运维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等3项职业教育教学装备,被国内外多个权威机构认证推广,成为多项国内外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指定设备,并被泰国、埃及、印度尼西亚等多个国家的院校和企业采纳应用,提升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通过订单培养、学生海外实习实训、线上线下海外员工培训、国际学生培养等方式,推广中国职业教育标准,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对国际规则的理解力,推动技术技能人才国际交流。

二是推动职业教育资源走出去。结合高职学校国际学生人才培养实际情况,校企携手开发“中文+职业”工业汉语教材,建立包含多媒体课件库、图片库、视频库、习题库等内容的“中文+机电一体化”教学资源库。积极推进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开发线上教学平台,形成国际学生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资源体系。编写机械电气设备维护、网络信息工程、电力维护、化工基础、土木建筑、环境保护、市场营销、旅游、珠宝加工等9个专业领域《工业汉语》教材18本,其中《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等3本工业汉语教材获评山东省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依托教材开发,推动建设教材配套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开发《中文+跨境电子商务》等3个国家级国际中文教育网络资源课程,建设《中文+智能制造》《中文+新能源汽车技术》等精品资源课程7门,开展一体化“中文+职业技能”教材配套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被海外中资企业和海外高校广泛采用,为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资源支撑。

三是推动职业教育模式走出去。引进、吸收、熔炼境外先进的教学资源、职教理念和培养模式,创新实践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三结合”,学校、政府、行业、企业“四联动”,专业标准、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评价、师资队伍“五重构”的职业教育育人模式。依托国际化合作办学项目和平台,通过设立国际学分银行,共建、共享教学标准和资源,推动高职教育走出去、融进去,实现学分互认、标准互认、模式互认。

三、双向交流,促进职业教育与人文交流融合发展

坚持将人文素养融入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融合儒家文化、运河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涵盖祭孔大典、鲁班传说、楷木雕刻等一批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的“非遗传承+儒家文化”特色研学体系。通过中外青年学生孔子文化周、“汉语桥”等系列活动与“孔子六艺学堂”“中文工坊”课程相结合,组织中外青年学生到孔孟故里研学,参加祭孔大典、举行“礼拜先师”仪式,体验剪纸、书法、中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通过开展沉浸式体验、模块化嵌入、融合式发展,实现职业教育技能培养与人文素养培养的融通,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打通培养“精技术、通语言、懂文化”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路径。先后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共建全国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外人文交流基地,与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在泰国、刚果(金)共建“中文工坊”。在校内建设中华传统文化VR体验馆,在海外建立5所“孔子六艺学堂”。发起并承办7届中外青年学生孔子文化周活动,吸引72个国家两万余名海外院校师生参加。承办6项“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2项“汉语桥”教育工作者访华团等项目,来自26个国家的666名师生参与活动,推动中外友好互鉴,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服务中外民心相通。

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学校国际化办学成效显著,先后入选“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荣获“中泰职业教育合作突出贡献奖”。国际化办学经验在36个国内外会议上向近500所院校推广,被国内68所院校借鉴应用,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以及学习强国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200余次,为山东省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贡献了力量,为提升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和中国文化软实力贡献了“山东职教”方案。

闪电新闻记者 刘萌  通讯员 冯超 报道

[责任编辑:刘萌 刘磊娜 梁义 韩信]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