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高端智库看山东|关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 专家团走进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来源:齐鲁网

作者:

2023-03-19 17:52:03

编者按:从党的二十大到全国两会,宏伟蓝图鼓舞人心,时代号角催人奋进。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三教”协同和“三融”发展思想,挖掘山东职教改革经验,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国研智库、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教育厅共同主办“高端智库看山东”山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活动,发挥“媒体+智库”特色,集聚智慧力量,把脉职教产业,再造“山东样板”,贡献“山东智慧”。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19日讯 3月17日上午,“高端智库看山东”2023山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在济南正式启动。调研行由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国研智库、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教育厅共同主办。

3月17日下午,来自全国的近二十位高水平专家以及主流媒体走进山东工业职业学院,进行深入调研。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始建于1959年,前身是张店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先后更名为山东省有色金属学校、山东省冶金工业学校、山东省工业学校,2003年5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国家级重点中专山东省工业学校和山东冶金职工大学合并的基础上升格组建成为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先后隶属冶金工业部、山东省冶金厅、山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和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现实行省教育厅与省国资委双重领导、以省国资委为主的管理体制。

专家们先后调研了钢铁仿真实训车间、冶金博物馆、智能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智能工厂实训室等场所。

发挥5G技术优势 数字化校园转型升级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以建设高速、稳定、安全的优质网络为基础,以升级准确、精细、智能的管理平台为重点,以打造优质、丰富、多元的教学资源为突破,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新型管理、教育、学习和科研环境。

建成“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利用云计算技术,采用虚拟化统一管理平台,实现了计算和存储资源的集中建设,有效整合了全校信息化资源,做到了建设集约化、服务标准化、信息共享化、效益最大化,大幅提升了学校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了全校信息系统资源的统一集约化管理。建成校园5G专网,实现有线、无线、5G一体化网络全覆盖,全面推进“5G+智慧教育”在校内场景的应用,充分发挥5G技术的优势,大力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建成校本数据共享中心、一站式智慧服务大厅等6大信息化教学和内控运行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实时交互,改变以往“重业务、轻流程、堵数据”的局面,推动校务管理转型升级。

“钢铁火”精神融入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全国推广

从校门口到中心湖景区,从校风校训到校园标识,专家团一行感受到学校满满的“钢铁火”元素。山东工业职业学院的发展史,亦是一部冶金行业的发展史。“钢铁火”精神,是学校课程思政的突出特点。

2016年,为响应国家弘扬培育工匠精神的号召和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山东工业职业学院聚焦学校特色骨干专业——智能冶金和制造类专业,初步形成了将“钢一般的意志品质、铁一般的职业纪律、火一般的从业热情”的“钢铁火”精神全面融入课程教学的课程思政“工院模式”。

2017年,学校全面实施“工院三十百课程思政工程”,2020年,该工程被教育部立项为全国高校思政建设精品项目,这在全国所有高职院校中排名第一,也是全省唯一一家学校。

自2016年12月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思政教育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院校的前列,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在山东省办学质量年度考核中连续三年获A等级。

随着育人经验的不断积累,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形成了突出的育人特色和成效,先后在全省高校思政课高峰论坛做典型经验介绍,全省高校思政课教育年会等活动进行学术交流,并在全省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会上经验介绍时受到广泛赞誉,建设成果在全国推广。

“三个一批”铸炼“硬核名师大师”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打造了一支结构科学合理、师德高尚、名师领衔、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后简称“团队”)是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团队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聚焦智能高端装备产业工业机器人应用服务领域,以“铸炼、淬炼、精炼”“三个一批”为目标,在团队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标志成果,先后立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1个,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研究中心1个,建设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4门,获省级以上教学能力大赛奖励25项。

作为山东省唯一一所以冶金为特色的高职院校,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创新构建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管理链、生态链六维交叉融通、相互支撑的校企命运共同体,累计为行业和区域输送技术技能人才10余万人。毕业生连续五年综合就业率在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98%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用人单位广泛认可,实现了由“好就业”向“就好业”的转变,学校社会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关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 专家“金点”“好句”频出

调研结束后,与会专家与学校领导进行座谈会。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左海青代表学校致辞。党委委员、副校长赵红军从课程思政、数字化建设及教师创新团队三个方面向专家们介绍学校具体情况。专家们结合现场调研情况,围绕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和方向,立足学校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宝贵意见和建议,为学校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部副主任、研究员常兴华表示,人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各职业院校要密切关注科技发展态势,密切关注经济发展中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优化专业和课程设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职业教育发展,人才是重要因素。随着社会对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职业院校的育人模式也应有所调整。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曲维玺从绿色发展、人才培养和走出去等三个方面给出建议。他表示,培养制造业高质量的技术工人,要通过创新培养专业、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培养的模式,“将来培养出更多的大国工匠,这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针对学校行业办学的特点,天津职业大学原校长、天津市首席督学、全国职业高等院校校长联席会议主席董刚建议学校科研方向要结合办学特色,“搞科研关键是得掐尖,得站在制高点。所以有没有结合学校的定位和特色,搞一些碳达峰、碳中和的研究所或研究院,结合冶金,兴许是个特色。在这方面希望学校做出一些考虑,将来可能是学校特色制胜的一点。”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双高计划”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邢晖表示,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在教学领域、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有所创创造、创新,但是职业教育本身的功能价值还是看具体学校对整个经济社会的人才和技能支撑怎么样。“学校天然的行业办学与企业发展长期融为一体,这是有优势的,很期待学校在这个方面能够蹚出一条真正的体现职业教育本质的模式来。”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与政策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郭建如表示,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是教育信息化的典型,信息技术的使用推动了教育教学的深度改革。未来可考虑在产业学院校企深度共育方面提供工院样板、贡献工院的智慧。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国家职业标准总监李怀康建议职业院校应将目光投向职业新业态。他表示,新业态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还改变了职场上的人机关系和人际关系。新业态改变了学生毕业后为社会的服务方式和谋生的方式。做职业教育一定要关注职业,特别是职业的新业态。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市督学、国家“双高计划”咨询委员会委员王春燕表示,教育数字化要“应用为王”,将数字化建设服务育人和教育教学是最为关键的。

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王民权表示要重视文科类学科技能的建设、文职岗位技能化的建设,“我们研究的教育规律要从人成长的过程当中、从工作的过程中去寻求规律,这样我们在把工科技能办得越来越硬的时候,我们的文科,文职岗位技能也能够得到发展和重视。”

中国发展出版社副社长、国研智库总裁张诗雨表示要继续拥抱新技术。“我们的学校在技术开发、数字产业、VR和人工智能方面做的都非常之好,应用也是非常之好,我们为什么不趁着国家的政策东风(二十大之后对数字经济、数字强国建设的重视)开设类似的专业,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同时也能够提升我们学校的学科特色,创新优质发展。”

中兴协力(山东)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孙伟表示,打造共建共享、产教融合型的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不仅能满足学校自身的专业人才需求,还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调研结束后,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左海青接受了闪电新闻记者的采访,表示:“这次调研对我们学校高质量的发展进行健康体检、把脉定向。专家们的站位确实高,视野非常开阔,对我们学校的专业群建设、校企融合、国际化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许许多多宝贵的指导性意见,这些意见非常中肯,非常有指导意义,对我们学校高质量发展有很强的助推作用。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整改我们的不足,助推我们学校高质量发展,也助推山东省职教高地升级版的建设。”

闪电新闻记者 吴丽兰 王乾峰 钱云飞 刘晨  通讯员 张峰 报道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